20 万级混动该有的样子: 领克 10 EM-P 用 “标配” 击碎畸形生态

  • 2025-09-16 22:54:50
  • 191

当领克 10 EM-P 以 16.38 万 - 20.18 万元的限时优惠价上市,且宣布 “全系标配 eAWD 智电四驱 + 激光雷达” 时,它所击碎的,正是 20 万级混动轿车市场长期存在的畸形生态。

长久以来,这个细分市场被 “配置分层” 的潜规则裹挟,车企习惯性将四驱、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等核心配置捆绑在高价顶配车型上,让 “想要好配置就得多花钱” 成为消费者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领克 10 EM-P 的价值,正在于它用 “全系标配” 的硬实力,重新定义了 “20 万级混动该有的样子”。其全系搭载的 eAWD 智电四驱系统,10 毫秒级响应速度是传统机械四驱的 1/20,配合 47.26% 热效率的 1.5T 引擎与 DHT Evo 电驱,实现 5.1 秒破百与 4.2L 亏电油耗的兼顾 。

这种 “四驱性能 + 两驱能耗” 的体验,此前只在 30 万以上车型中出现;而厘米级精度激光雷达(200 米探测距离)的全系覆盖,叠加 Ultra 版标配的英伟达 Thor 芯片(700TOPS 算力),更将智能辅助驾驶的硬件门槛直接拉到 20 万级。

要知道,半年前某新势力品牌的同类芯片选装价还高达 2.8 万元,如今领克 10 EM-P 将这些配置从 “选装清单” 挪到 “标配清单”,并非简单的配置堆砌,而是精准击中了用户痛点:当混动轿车从 “代步工具” 转向 “智能出行伙伴”,四驱保障的安全性、激光雷达带来的智能性,早已不是 “锦上添花”,而是 “必须具备的基础”,这才是 20 万级混动应有的产品态度。

更关键的是,领克 10 EM-P 能用 “标配” 击碎畸形生态,并非偶然的 “让利促销”,而是品牌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这也让其变革更具说服力。

自 2016 年成立以来,领克累计交付量突破 150 万台,2025 年上半年销量 15.4 万台,同比增长22.3%,全系加权成交价 18.9 万元超越主流合资品牌,三年保值率 54.58% 的成绩,早已建立起 “高端不贵” 的用户认知。

这种认知背后,是领克对供应链的深度掌控:依托 CMA Evo 平台与吉利集团的技术协同,它能将纯铝合金双叉臂悬架、38.2kWh 神盾金砖电池(240km 纯电续航)等高端资源转化为普惠配置;而海外市场累计出口 9 万辆、欧洲 16% 认知度的突破,更让其在技术研发上敢于投入、敢于下放。

正是这种规模效应与技术沉淀,让 “全系标配” 不是短期营销噱头,而是可持续的产品战略,也让 “20 万级混动该有的样子” 有了落地的底气。

领克 10 EM-P 的 “标配革命” 已引发连锁反应,倒逼 20 万级混动市场回归价值本质。

上市首日,有消息称某合资品牌便紧急调整政策,将原本需加价的四驱系统改为 “标配”;另一家新势力则推出 “激光雷达升级补贴”,这些被动应对的动作,恰恰说明 “配置分层” 的旧模式已难以为继。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它重新定义了 “高端混动” 的评价标准:不再是 “用价格划分配置等级”,而是 “以用户需求定义配置底线”。当消费者习惯了 “20 万级就能拥有四驱 + 激光雷达”,那些仍靠 “基础版减配、顶配版溢价” 赚取利润的车型,必然会被市场淘汰。这种变革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推动整个行业提升技术转化效率,让更多用户享受到新能源技术的红利,最终让 “20 万级混动该有的样子” 成为行业共识。

当然,击碎畸形生态只是第一步,领克 10 EM-P 还需面对交付能力、长期品控等考验,其他品牌也可能通过技术迭代形成新的竞争。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已为 20 万级混动轿车树立了清晰的标杆:真正的高端,不是靠配置堆砌抬高价格,而是让用户以合理成本享受到核心体验。从这个角度看,领克 10 EM-P 的上市,不仅是一款产品的亮相,更是对 “20 万级混动该有的样子” 的一次正名 —— 当 “标配” 成为常态,这个市场才能真正告别畸形,走向健康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