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 网信办传来消息, 中企抢购的H20芯片, 存在安全问题

  • 2025-08-01 04:25:06
  • 947

这些年,美国在AI领域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封锁就没停过,尤其是英伟达的AI芯片,简直成了中美科技博弈的“晴雨表”。英伟达CEO黄仁勋为了规避美国禁令,先后推出H800、H20等中国定制版芯片——说难听点,这些就是A100芯片的“阉割版”,性能被砍到只剩20%,结果即便如此,H20芯片还是被美国断供了。

直到今年中美达成一系列协议,美国企业拿到了中方急需的稀土资源,作为交换,中企也终于能买到美国的EDA软件、航空发动机技术,以及国内AI企业盼了很久的H20芯片。AMD也趁热打铁,宣布重启为中国市场专门研发的MI308 AI芯片。

消息一出,国内不少企业立刻开始抢购H20芯片,毕竟AI大模型训练、数据中心算力扩张都等着用。但当时就有分析人士提醒:“这可能是美国的阴谋,故意用H20芯片抢占市场,挤压国产AI芯片的生存空间,让我们后续的研发投入打水漂。”

美国财长的一句话更是戳破了真相:“H20恢复出货,是因为中国国产AI芯片已经达到了H20的水平。”原来,美国是眼看“卡脖子”不管用了,才换了个温水煮青蛙的招式。

然而,7月31日一则突发消息,让所有人惊出一身冷汗:不管是“清库存”还是“冲击国产市场”,可能都只是幌子!

央视新闻报道称,国家网信办已经证实,这批中企抢购的H20芯片,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为什么这么说?这还要从美国议员的一个“疯狂提议”说起。

今年5月份,有美国议员公开呼吁:“要求所有美企出口的先进芯片,必须内置追踪、定位功能。”当时很多人觉得这是天方夜谭,没想到国内AI领域的专家悄悄透露:“英伟达的AI芯片早就具备这些功能了,定位、追踪、远程关闭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要知道,AI芯片是数据中心的“大脑”,一旦被植入后门,就相当于把服务器的位置、运行数据甚至核心代码都暴露给了别人。

7月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约谈了英伟达公司高管,要求他们对H20芯片的漏洞和安全风险作出说明。这一下,问题的严重性彻底浮出水面。为什么网信办如此重视?因为H20芯片的客户可不是小公司,全是国内互联网巨头、AI头部企业,这些企业掌握着上亿甚至十几亿用户的隐私数据,机房位置、数据传输路径更是商业机密。

一旦芯片被远程定位,甚至被“一键关闭”,轻则导致企业数据泄露,用户隐私被窃取;重则在关键领域——比如金融、能源、交通的数据中心,可能直接影响国家安全。

举个例子,如果某AI企业用H20芯片搭建了自动驾驶训练平台,一旦芯片被远程操控,不仅训练数据可能被篡改,甚至可能导致后续自动驾驶系统出现安全隐患。再比如,金融机构的数据中心若依赖这类芯片,用户的账户信息、交易记录随时可能被窃取。这些年美国频频被曝还在延续“棱镜计划”,监控全球数据,如今在芯片里植入“后门”,本质上就是换了个更隐蔽的监控方式。

不过,这件事对中国来说,既是危机,也是转机。

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抢购了H20芯片,有的甚至已经投入使用。现在网信办证实存在安全问题,这些企业要么得紧急更换芯片,要么得投入大量成本进行安全加固,这无疑会增加企业负担。

但“机”也藏在这里:网信办的发声,相当于给所有依赖进口芯片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安全比性能更重要”。美国议员的提议虽然还没成为法律,但从英伟达芯片的功能来看,“植入后门”很可能已经成了美国芯片行业的潜规则。

面对14亿中国用户对隐私安全的重视,那些掌握大量国人数据的中企,以后还敢轻易采购美国芯片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就给国产AI芯片腾出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让国内企业有机会在实战中完善技术、迭代产品。

更关键的是,国产AI芯片早就不是“吴下阿蒙”了。华为的昇腾芯片性能已经追上英伟达H20,甚至逼近A100;近期华为公布的“算力核弹”384节点计算架构,更是直接超越英伟达,能为中企提供稳定的“第二算力”。

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打压,反而成了国产技术突围的“催化剂”。2019年华为被制裁前,国内很多企业还习惯“买办思维”,觉得直接买英伟达芯片更省事;但这几年被“卡脖子”卡怕了,大家终于明白:“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只能自己搞。”

现在H20芯片暴露出安全隐患,恰恰证明了“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性,与其依赖可能被远程操控的进口芯片,不如全力支持国产芯片发展,哪怕初期性能差一点,至少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