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马自达结构性改革, 中国市场更加不可或缺

  • 2025-08-23 16:31:43
  • 851

改变过度依赖美国市场,无疑是马自达结构性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而在此中,中国角色变得更加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

文 / 卢山

8月初,马自达发布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在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下,马自达第二季度经营业绩全面下滑,全球销量同比减少2.8%至30.1万辆,销售额同比下降8.8%;归母净利润从去年的+498亿日元,转为-421亿日元。

美国市场约占马自达全球销量的三成,是其最重要的盈利市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社长毛笼胜弘表示:“关税从之前的2.5%提高至15%,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沉重的短期负担。马自达会继续全面加速营收结构改革的计划。”

改变过度依赖美国市场,无疑是马自达结构性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而在此中,中国角色变得更加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

新合资出海

中国汽车品牌出海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壁垒,特别是在欧洲市场。但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全球化车企,希望借助中国的开发能力和供应链,实现海外新能源市场的领先占位。

有的品牌选择扶持中国供应链去欧洲扎根,再把中国设计拿回欧洲生产,比如雷诺;也有在中国完成研发生产,直接出口到海外市场,比如马自达。

前者的优势是可以轻资产运营,但劣势在于对中国市场的放弃。而马自达的做法,更符合双向共进的目标,即同一工厂完成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多重需求,不仅与中国新能源产业深度绑定,更能发挥1+1>2的实际效果。

今年4月下线的MAZDA 6e,和即将正式上市的EZ-60,都是马自达“中国开发,适配全球”的全新一代国际化车型。南京工厂生产的新能源车型将同步供应欧洲、东南亚等全球市场。

马自达的设计和调校、长安的三电技术、宁德时代的电池、联发科的芯片,新的合作模式与供应链,重新构建马自达在中国和全球的市场竞争力。

依托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先发优势,长安马自达不仅承担制造职能,更成为马自达全球技术研发的关键支点。尤其是在电池安全、高效电驱等长安领先的技术领域,未来将通过MAZDA 6e的出海实现全球共享。

长安马自达总裁松田英久表示:“MAZDA 6e拥有符合欧盟最新法规的三电系统和安全性能、超低风阻的‘魂动’美学设计,以及电感‘人马一体’的驾控性能,精准契合欧洲消费者对高端电动轿车的期待。”

中国开发进阶

不久前,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正式挂牌成立。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整合的突破性升级,更将长安马自达——这家由长安汽车与马自达两大百年车企共同孕育的合资企业,推向了“新合资时代”的舞台中央。

8月4日,长安马自达MAZDA EZ-60在南京工厂正式下线,新车上市即将进入倒计时。这款新车对于长安马自达而言,不仅是其首款新能源中型SUV,还是其新能源整车出口中心的第二款全球化车型。

如果说,MAZDA 6e的成功出海,代表着长安马自达正从合资企业向全球新能源技术创新基地的成功转型,那么,到了EZ-60身上,可以看到长安马自达在新合资模式下,从设计到技术、从供应链到制造上的渐入佳境。

更加鲜明的马自达式设计美学,最新的长安科技智能,两者在EZ-60上有了更有机、更自洽的融合。

这种合作深度远超“市场换技术”的旧模式——在研发体系中,双方工程师联合开发比例超80%,马自达的“魂动美学”和“人马一体”基因与长安的EE架构、三电技术无缝融合,形成独特的“新合资技术语言”。

凭借9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裸眼3D HUD及4nm车规级智舱芯片三项全球首发技术,EZ-60正在重新定义新能源中型SUV标准。

研发上,南京研究院承担马自达全球的新能源项目,中方团队主导智能化开发;产业链上,4nm芯片、碳化硅电驱等核心部件实现本土化采购,降低外部依赖风险;标准上,中欧双标车型MAZDA 6e验证了中国智造的全球兼容性。

随着首款全球化新能源车型MAZDA 6e的成功下线,长安马自达同步发布“双百翻番”战略:新能源领域投资额100亿元、出海贸易额100亿元,实现企业产值翻番。

长安马自达作为马自达在华唯一新能源整车出口中心,正构建“研发在中国,智造为全球”的产业闭环。以MAZDA EZ系列为例,2025年全面电动化计划将覆盖轿车、SUV、MPV全品类,南京工厂生产的产品还将输出至东盟和欧洲市场。

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换市场”,中国正在从过去单纯的销售市场,向研发-制造-出口”一体化的全球新能源基地转变。长安马自达以本土化研发为引擎,不仅实现中国技术产品的正向输出,更推动马自达全球结构的优化调整。【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